从实际学习场景看,学习 IG 课程到底好不好?
发布者:北雅国际英语 发布时间:2025-07-17 09:54
凌晨两点,高二学生小林的书桌台灯还亮着。他对着 IG 数学的统计题皱起眉头,草稿纸上已经画了三个不同版本的频数分布直方图。这是他转学到国际部的第三个月,从体制内的 “题海战术” 切换到 IG 课程的 “思辨式学习”,像突然从熟悉的跑道闯进了茂密的森林。
其实,纠结 “要不要学 IG 课程” 的学生和家长,大多都经历过类似的迷茫。作为衔接初高中与 A-Level、IB 等高端课程的桥梁,IG 课程的独特性往往藏在具体的学习细节里。
理科学习最能体现这种差异。体制内初中物理课上反复练习的浮力计算公式,在 IG 课程里变成了 “设计实验验证不同液体对浮力的影响”。学生需要自己准备烧杯、天平,记录数据时还要考虑误差范围,最后用英文撰写实验报告。这种从 “解题” 到 “探究” 的转变,让不少学生初期感到手足无措,但坚持半年后,往往能培养出更强的逻辑表达能力。
文科的挑战则体现在语言与思维的双重跨越。IG 经济课上讨论 “最低工资政策的利弊”,不是简单背诵标准答案,而是要结合英国和中国的实际案例,用图表分析政策对不同群体的影响。有位学生分享,为了弄明白 “机会成本” 的概念,她特意调查了家里开服装店的进货决策,这种将理论落地的过程,远比死记硬背更有收获。
不过,IG 课程的压力也不容忽视。它要求学生在 10-12 门课中做出选择,既要考虑兴趣,又要兼顾未来专业方向。曾有学生同时选了物理、化学、生物三门理科,结果每周要花 20 小时写实验报告,反而影响了核心课程的学习。合理规划选课组合,比盲目追求 “多而全” 更重要。
国际教育顾问李老师接触过太多案例:那些在 IG 阶段打下扎实基础的学生,进入 A-Level 阶段后,往往能更快适应 essay 写作和批判性思维要求。但她也强调,IG 课程不是 “万能钥匙”,适合对自主学习有热情、愿意跳出舒适区的学生。
就像小林后来在日记里写的:“当我第一次用英文完整解释清楚‘边际效益递减’时,突然明白这些熬夜晚的意义 —— 不是为了考个分数,而是学会用不同的眼睛看世界。” 或许,这才是判断一门课程是否值得学的核心标准。
市区总校:姑苏区干将西路305号荣利大厦4F
新区龙湖校:高新区狮山路龙湖狮山天街B馆2F
集训营营地:太湖五星级酒店
英国伦敦校:SPACES,77 Fulham Palace Road,W6 8AF,London
湖东久光校:工业园区旺墩路268号久光百货3楼绿区
湖西尼盛校:工业园区苏州大道西205号尼盛尚品汇3F
张家港曼巴特校:张家港曼巴特写字楼15F
张家港中联校:张家港沙州西路中联粤海酒店2F
常熟万达校:常熟珠海路万达广场3F
星辉办公中心:姑苏区络香路2号星辉1976产业园3号楼3F
报名热线:400-858-6699
北雅官方客服
北雅官方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