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858-6699

科普 | 这些音乐剧,是百老汇音乐剧史上的里程碑!

发布者:北雅国际英语 发布时间:2024-10-08 16:15

那些撼动音乐剧发展的作品,也许并不完美,但却为后人提供的学习经验,成为了音乐剧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块砖。

01. 1866 《黑钩子》

阴差阳错的开端

很多学者将1866年首演的《黑钩子》视为百老汇音乐剧的开端,但其实《黑钩子》出现其实是一次乌龙,它起初是一个并不卖座的情景剧。当时有一个来自巴黎的芭蕾舞团受邀来美国演出,但是原定演出的场地被烧毁了,于是《黑钩子》的制作人邀请芭蕾舞团一起表演,将歌舞融入原本的话剧表演中。这样就上演了世界上第一部音乐喜剧。

事实上,这部音乐剧非常粗糙,更像是音乐、舞蹈和剧情的大杂烩,三者之间联系并不紧密。但是《黑钩子》还是在3200座的尼布罗花园演出了474场。随后越来越多的音乐剧出现了,同年还诞生了《黑色多米诺》《你们之间》《我和邮差》。

02. 1927 《演艺船》

探索音乐剧新形式

奥斯卡·汉默斯坦二世和当时的搭档杰洛米·科恩在《演艺船》中就探讨了音乐和剧情融合的可能性。他们合作的《演艺船》改编自埃德娜·弗伯的小说,描写了1887年密西西比河上的一艘剧院船上发生的故事。《演艺船》不仅有独立于剧情的歌曲和人物塑造的歌曲,而且还探讨了种族歧视问题(注意!这是在1927年的美国!)。

对观众来说,《演艺船》中很多元素都是闻所未闻的。它的音乐结合了传统轻歌剧、黑人民谣和具有鲜明时代、地域特色的流行音乐。虽然要到16年后这种方式才流行起来,但《演艺船》为音乐剧提供了一种更动人、更直击心灵的叙事方式。

03. 1943 《俄克拉荷马》

音乐剧形式走向成熟

如果说《演艺船》引入了综合音乐剧的概念,那么奥斯卡·汉默斯坦二世和理查德·罗杰斯创作《俄克拉荷马》则在随后的25年里巩固了这种音乐剧创作方式。

《俄克拉荷马》让剧本、音乐、舞蹈、角色塑造紧密联系,相辅相成。这种形式成为了音乐剧的典范,之后几十年无数的创作者纷纷效仿。

04. 1947 《菲尼安的彩虹》

戏无禁忌

《菲尼安的彩虹》描绘了一个疑似社会主义的社区,黑人和白人一起唱歌跳舞,一起工作生活。编剧E.Y.Harburg是一个狂热的种族平等主义者,当时白人和黑人同台演出并不常见,所以他经常组织不同人种同台。

《菲尼安的彩虹》还标榜反资本主义,抨击当时美国对共产主义的大规模迫害,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说它极具颠覆性。虽然总有人说《菲尼安的彩虹》太过时了,但它宣称音乐剧中没有任何话题是禁忌,无法否认它永远是音乐剧发展中最具进步意义的标杆之一。

05. 1960 《异想天开》

外百老汇新模式

《异想天开》制作规模远远小于当时的其他剧目,但是内涵之丰富有过之而无不及,这让大家明白并不是所有音乐剧都需要宏大、豪华、群星荟萃。它为那些前卫、影射现实的音乐剧指明了一条低成本的发展之路。

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,外百老汇音乐剧才真正站稳脚跟。多亏了《异想天开》和外百老汇模式,我们现在才能欣赏到《福音》《Q大道》等优秀的作品。

06. 1966 《歌厅》

戏中戏引领潮流

《歌厅》用剧中剧形式对主线剧情和主题进行评论,旁白掌握整个剧目进程,通过歌曲讲述剧情。剧中剧成为了潮流,之后的《彼平正传》《芝加哥》都借鉴了这种方式。除此之外,《歌厅》还让观众成为酒吧里的群众,打破了第四面墙,将观众带进剧情里。

07.  1968《长发》

摇滚音乐剧自此而始

20世纪60年代初,摇滚乐就表现出成为爆款的趋势,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《长发》才真正绽放光彩。在60年代后半期动荡不安的美国社会,在反越战、反污染、反腐败运动频发的焦虑中,性爱、毒品和摇滚成为潮流。《长发》突破常规,用新兴的摇滚乐来抨击时下社会问题,正中年轻观众的痛点。摇滚音乐剧自此而始。

08. 1970 《伙伴们》

打破线性结构

斯蒂芬·桑德海姆和哈罗德·普林斯合作创作出了一系列音乐剧,让20世纪70年代成为音乐剧实验性、自我革新的十年。

《伙伴们》是一部探索主题而非剧情的音乐剧,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“第一部概念音乐剧”。它塑造了一位深受爱戴的单身汉——鲍比,他在和身边已婚朋友的交往中推动了对婚姻和承诺主题的探讨。全剧没有线性发展的关系,而是由多个独立故事组成,这让观众和鲍比一样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。

9. 1999 《身在高地》

嘻哈音乐剧开端

《身在高地》让嘻哈音乐获得了一席之地。年轻人一直是百老汇想要吸引的群体,词曲作家林·曼努尔·米兰达投其所好,用年轻群体喜爱的音乐形式创作音乐剧,为百老汇受众注入新鲜血液。

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新的音乐形式,但它展现了音乐的包容性,足以适应各种各样的新想法、新风格和主题。这也就是为什么音乐剧绝不会消亡,它从不会停止发展的脚步。

10. 2013 《悲喜交家》

百老汇女性力量崛起

《悲喜交家》的成功远远不止获得托尼奖和为女性发声,它还鼓励这个一直被制度忽略的群体积极的加入创作,为百老汇音乐剧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方式。音乐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,而且《悲喜交家》树立了一个新的标准:每个人都应该有话语权。

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,没有上面的这些作品,就没有今天的音乐剧,在人才济济,百花齐放的今天,我们更需要回望这些音乐剧艺术的探路者。

置顶